因為有人覺得這篇摘的內容只是常識,為免有人看輕這本書,還是說明一下:

一來,我喜歡用簡單的話把小事講到正確而且實際的言語。
二來,對於我看一遍沒辦法完全吸收、內容太多太好的書,我通常只摘錄一點點又簡單對我來說又覺得重要的部份。

所以呢,我通常只摘錄一些很簡單的概念。

《入菩薩行論》是一本很白話的文,但對於日常所產生的無明,有一些很明白的說明,我真得很推薦有興趣的人看看。

《入菩薩行 釋注》如石法師 原著寂天
http://www.fosss.org/book/rupusaxing/rpsx-rs.html
(網路上大陸的版本,前面不知道為啥翻成七言,不過白話的部份好像和台灣出版的一樣。當然也許和原文不同,大家參考看看,有興趣再找書來看吧~) 

另外,《大佛頂首楞嚴經》我也很推。

看佛經原文,尤其是目錄,可以看到辯正思惟的過程(不過呢...我都是把功德、靈界、神界這些神奇的事先跳過去...)。

像很多師父說的,看一件事,是要看「為什麼要這樣做」,也就是「觀」或是「辯正思惟」,了解它的因緣以後,就能明白為什麼,理解戒律的背景和原因才能遵行它。


《喜樂泉源》/倫珠梭巴,格西主講 

很久以前看的書,《入菩薩行論》講的是菩薩道裡修心的思惟,基本上算是藏傳佛學的基礎,作者講得很白話也很實際。
用來思考為人處事該有的修養和包容心也是很不錯,學佛的人可以看一下。 

最近又翻出來看,才發現我之前覺得不錯的「瑟多納釋放法」的基本,這本就有講過了... 


筆記
這本書講寂天菩薩的《入菩薩行論》其中的<菩提心利益品>與<安忍品>。

莫撓歡喜心
書裡引述《入菩薩行的關於憂鬱的一段話,我覺得真是很有道理:

遭遇任何事,莫撓歡喜心。
憂惱不濟事,反失諸善行。
若事尚可為,云何不歡喜?
若己
不濟事,憂惱有何益。


(這段已經很白話了,但我想有些人還是只愛看白話文吧~以下是我自己翻的白話,有意見請舉手^^)
白話:
不論遭遇任何事情,不要讓快樂的心情被干擾。
只是憂愁煩惱對事情沒有幫助,反而讓我們沒有辦法好好地做事。
如果事情還可以方法可以改善,那有什麼好不高興的呢?
如果事情已經沒有方法可以改善,那憂愁煩惱又有什麼用處。

對治的方法是什麼呢? 譬如說我們覺得很冷,那就不要只是站在那邊說我很冷,很不高興而己,其實只要多穿點衣服禦寒就不會冷了。所以就像這樣,如果我們真的不快樂,就要想想有沒方法加以改善。』

我覺得很有意思的是:不要讓愉悅的心情被任何事情干擾。也就是說,不管遇到什麼事,不要讓自己被情緖所主宰,而要思考如何改善現狀,想清楚了就去做它,不要花時間在煩惱和不高興上面;如果事情想清楚了,真得沒有改善的餘地,那麼就放下它,不要再煩惱了。

這其實恰恰乎應了聖嚴法師說的:面對它、接受它、處理它、放下它

無自性
書裡關於人生會遇到種種的痛苦的安忍想法,有很多說明。覺得有一個很有意思的觀念是煩惱和痛苦是沒有自性的。意思是煩惱、痛苦的情緒,都是依外緣而生的,由種種的條件和因緣構成,並不是獨立存在,或者自己可以生起的。

如果說,你很生氣,那麼構成你的憤怒,有它種種的條件,譬如說令你反感的環境、人、事物,然後加上你的自己的思維和態度。有時是環境、人、事物令人憤怒,但有時卻是自己的無知、誤解、錯誤造成的結果。所以它教我們要悲憐無法控制自己的情緒、行為而煩惱、痛苦的人,因為他們沒有能力看清自己的盲點,控制自己的情緒和行為。

難道煩惱和痛苦真得是沒有自性的???

 

人身難得

『當你失去人身後,來世較易造像殺生等等惡業,很自然就會永不止息的繼續造惡業,一生接一生地做下去... 』

 

善護念

想要走遍天下,不需把所有地上的石礫清理乾淨,
只需要腳上穿上一雙鞋,
想要不被傷害,不需要殺光所有敵人,
只需要保護好自己的心念。 

何需足量革  一個人何必取得足夠的皮革

盡覆此大地?  遍蓋大地,然後才出門行走呢?

片革墊靴底,   只要用一小片皮革墊在鞋底走路,

即同覆大地。  不就等於蓋住了所有的地面嗎?~入菩薩行譯注 

『我們之所以被傷害是因為自己的心先產生憤怒、敵意,才有其後被傷害的可能。…
所以不管是不是有敵人,我們之所以被傷害,
是被自己的內在恨意所傷害的。』~《喜樂泉源》

 

世間八法
一般世俗的心求四樣東西,不要四樣東西,這八個合稱世間八法:

要快樂、要財富、要讚揚、要名聞;

不要苦、不要貧窮、不要貶抑、不要不名譽。

聖人七財
要修行菩薩道的人,真正要累積的是聖人七財這些財富,是我們內在的精神財富,而不是世俗的財富。聖人七財:

1.信~要有信心
2.戒~要持戒
3.布施~要布施
4.慚~自己做了不好的事,要慚。
5.愧~對別人做了不好的事,要愧。
6.多聞~多聽聞教法。
7.智慧~要了解現象的真實,能夠分別什麼是對的、錯的、善的、惡的。
 

 

邪命

『所謂「邪命」,比如說殺生為業,像屠夫就是邪命。

另外又有其他三種邪命,都是以不正當的手段得到利益的意思。

第一種就是用好聽的話欺騙他人,而希望能得到利益;

第二種是讚美別人,而希望他能給我們更多利益…

第三種就是給人家一塊錢,卻希望能得到十塊的回報,背後有很強的貪求心。』 

『第一種是不告訴人家事實,講一些似是而非的好聽話;第二種是不斷地人家很好,但目的是得到更多的利益。』 

 

《入菩蕯行》安忍品

[55]

謂礙利養故;     如果說,這些譏毀將會障礙我獲得利養;

縱我厭受損,     然而,即使我討厭遭受譏毀和名利受損,

吾利終須舍,     臨命終時,我仍須捨棄財富和名譽,

諸罪則久留。     而憎害他人的罪業卻會長久留存心中。

[56]

寧今速死歿,     所以,我寧願現在就失去名利而早點死去,

不願邪命活;     也不願意瞋害他人而久活人間;

苟安縱久住,     邪命苟且地過日子,縱然可以活得長壽些,

終必遭死苦。     但終究要面臨死亡和墮落的痛苦。

邪命這個論點,只是說做這樣的事會有很多業報。
這段話,主要的意思,還是提醒世間的財富、名聲什麼都是帶不走的,但只有業報隨身。

佛教的因果論是非常嚴格的,種下因就會有相對應的果報,不論是善報還是惡報,所以一般正統的佛教徒一言一行都是戒慎的。(嗯...我是路邊的佛教徒...)


這本書關於安忍的思惟,有大量的說明,有興趣的人可以看看。


附上 十惡業的說明~《菩提道次簡明釋論》/達賴喇嘛著 第八章善惡業輪迴定律
原文:
http://www.guanglun.com/download/puregold/chunjin08.htm

 十惡業

『法王達賴喇嘛:

必須放棄的惡業,其中三項是三身惡業:殺生、偷盜和邪淫四項語惡業:妄語、離間語、粗惡語和綺語最後三項是精神上的三意惡業:貪欲、嗔惡和邪見。懂得遠離十惡業的話,就等於學習到了十善業。

  十惡業的影響是什麼?以殺生為例,使用暴力縮短眾生在這一世的生命,會種下來世被殺的輪迥之因。這一世習於殺生,意味來世的心識有殺生傾向,今生樂於殺生,轉世之後也會以殺生為樂。我們可以看看反映在小孩子身上的行為,有的小孩似乎沉醉於殺生的樂趣。任何時候只要看到昆蟲,都會跑上前去踐踏它,並開心地大笑。有時候,會將捉到的動物凌虐至死。這類的行為,顯示出自前世殺生行為的業力。

另外一方面,有的小孩表現出慈悲心,無法看到任何生命受到絲毫傷害。這反映出善業種籽可以從出生起,就影響我們的生命與作為。身為佛教徒,要努力避免十惡業,或至少要慢慢地減少。

要求常人立刻完全免除十惡業相當困難。例如,看到害蟲時,該怎麼辦?如果說不要殺牠,我懷疑有多少人會接受這項建議?就連我自己,也很不樂意睡在爬滿臭蟲的床上。在這樣的情形下,“預防”是最好的解決方法。衛生、清潔、簡樸、謹慎都能防止害蟲孳生,也不會發生被叮的煩惱。

殺生和吃肉是互相關聯,那麼,我們必須放棄食用肉品嗎?我曾經試著放棄,但是健康方面卻出現問題。兩年之後,醫生建議我在控制飲食的條件下,恢後以肉類為食物之一。無論如何,至少我們應該做到降低肉類的攝取量,而且不要吃稀有動物,因為我們的這項需求,會導致大量無辜生命被宰殺。

由於氣候和環境的緣故,西藏人被迫成為肉食民族,但是,大乘的慈悲心教義產生緩和影響,使西藏人篤信“一切眾生,悉為我的前世母親”。從事畜牧的游牧民族,穿著長毛裘外套,胸懷慈悲心,趕去拉薩朝聖。嚴冬時,將衣擺卷至腰部,一大捆祈福繩懸垂於裸露的胸膛。

雖然他們看起來像一群強盜或小偷,事實上是信仰大乘的超凡信徒,只不過,他們是除了動物的骨肉之外,沒有其他食物能賴以維生的游牧民族。他們的耳朵裡,裊繞著慈悲的祈請聲音,手底下總會盡可能慈悲地宰殺牲畜。…在西藏,除了狼和囓齒動物之外,殺害其他野生動物都不合佛陀教法。因為狼是游牧民族的敵人,而農家最怕囓齒類動物。

  第二種惡業是偷盜。偷盜帶給社會的負面影響非常很明顯。我們在街上走到任何人面前說他是小偷,相信沒有人會高興。縱然在十萬人口的城市裡才有一個小偷,這項比率都算太高。身為佛教徒,我們應該永遠斷絕偷盜念頭,也須防止他人做這種事情。發現有人要偷盜,就應該勸阻他,若不接受勸告.應該抱著慈悲的責任感來威嚇他。有紀律的社會,需要有責任心的人來維護和平與和諧。所以,縱容人們偷盜,就是間接促成他們累積惡業,而且讓我們及子孫生活的社會,繼續墮落下去。

給予貧窮和困苦的人有生活目標,是取代偷盜的好方法。這對我們的心識和自行建構的輪迥轉世,會帶來益處。

第三種惡業是邪淫主要指不貞,這是家庭問題的因素。在古代,邪淫甚至會引起大戰爭。邪淫不但擾亂皇室,也擾亂卑微家庭的生活,使支離破碎家庭的孩子產生心理問題,這些孩子不知道父親是誰,甚至從沒見過父親的面。生長在單親家庭的孩子,缺少慈父般的溫暖,這份遺憾,終其一生在心識留下陰霾。

一位西方朋友告訴我,西方人有時候對性慾的處理很開放,並問我對性行為開放的看法。我回答說,我懷疑這種做法有心識上的價值。而且到最後,多半會製造更多痛苦而非樂趣。我提出進一步看法:如果夫妻不想長久共同經營一個家庭,就應該盡量避免生小孩。持此觀點的主要理由是,這會牽涉到孩子的心識,而孩子是未來唯一的希望。

語言上的第一項負面來源是妄語。即使不牽涉到宗教修行,誠實和廉潔都是可貴的特質。了解“五識”的人都知道,就算只說一句謊言,也會被認為是膚淺的。如同嘉波迭巴滇波說的:“誠實是永恆的,謊言沒有存在空間。”

詐騙是以虛構為基礎,不是事實,所以基礎不穩固。換句話說,誠實的基礎是事實,所以有很強的支撐力。謊言可以帶來短暫利益,卻不能帶來永恆的快樂。社會上每個人都互相依存,如果我們的所作所為,都在傳送虛偽與扭曲,那要如何為自己和子孫的生活帶來福祉呢?社會的和諧要靠信任,若覺得鄰居說的話不可靠,我們就很難與鄰居建立良好關係。平靜的心識會被懷疑和妄想取代,為什麼要讓自己陷入這樣的結果?而且這麼做是不尊重人性、不尊重慈悲的祖先和傳承上師。

第二種語言的負面行為是離間語或搬弄是非,這種做法會加深人與人之間的鴻溝,並讓原本親近的人分離。我們可以高談闊論菩薩行和檀陀羅觀想,但是,若無法做到如何避免離間語這門基本功課,我們的語言就毫無存在價值。找們必須學習彼此尊敬、信任和重視,以及為他人的快樂而高興,而不是嫉妒地製造衝突與不和諧。如果修行讓我們有藉口去離間他人,而他人只是我們單方面認定不純淨的人,這時候,我們應該主動拿一根繩子,把舌頭打上死結。

明白自己的缺點,比了解他人的缺點還有用處。為了防上製造摩擦和不安,應該避免說他人壞話,試著了解他人善良的一面,並表揚他們不為人知的善行。

避免十惡業,並用相反方式修行以帶來心識和諧,當做所有更高層修行的基礎。如果沒有用心識力量,持續避免十惡業的基本修行,則無法獲得更高的修行成就。我們應該檢視自己,分辨出哪種修行最適合我們的心識特質而非毫無目的,尋找最高和最神秘的檀陀羅修行。

首先,我們應該努力於基礎修行,遵守十項戒律,不然的話,所做的一切都是在欺騙自己。我們可能說已經讀了多少佛經、每天觀想多少小時,但是在這些話說出口之前,最好算一算在一天內,忘記這十項戒律有多少次?所以,最好的方法,是每晚靜慮禪修,反省一天的作為,承認面對惡業的挑戰,自己是成功者或失敗者?運用觀想皈依、發菩提心以消除造惡業的潛意識。心識到達純淨境界之後,我們才能夠落實每天晚上的觀想與祈請。

語言上的第三種負面作為是說刺耳的話、使人傷心痛苦。會讓人痛苦的話,即使只是輕微一句也很刺耳。惡意的譏諷是另一種刺耳語言,讓人心裡不舒服。人類的生命已經很短暫,我們沒有必要誤導,或浪費每次俯仰之間的呼吸。

無意義的言論,是第四種負面作為。表面上看來比較沒有傷害力,但是對話題不只無意義,還會帶給人困惑以及浪費時間與氣力。無意義的言論,本身固然沒有破壞性,其中隱藏著空虛的種子,卻會造成心識與行為之間的矛盾。

心識上的三惡業是貪欲、嗔惡和邪見,是一切“身、語”惡業來源。三者的關係就像馬和馬車一樣密切。貪欲是過度熱切的渴望,會帶來許多身語的負面行為,從貪欲衍生出嫉妒、忿怒和所有苦惱的情緒。

嗔惡是最具有立即破壞性的痛苦心識,會造成暴力、傷害甚至殘殺。邪見會認為我們現在的言行舉止,和未來的經驗互不相關,拒絕證悟、排斥證悟之道。這些觀點阻礙我們過健康生活,不願走上清淨心識之道。』

 

 


歡迎加入我的FB佛學小社團:
HBR 快樂佛學研究社(Happy Buddhism Research)
https://www.facebook.com/groups/121655787997133/
歡迎大家一起分享生活中的佛學、正面思考的文章、充滿善意的好事、令人感動的影片...感謝大家參與和討論~~~

arrow
arrow

    Angelis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6)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