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這本書很多部份,大概就是直接略過,因為人體的詳細運作對我來說實在很無聊,而且這本科普書也是幾年前的作品了,所以以下談不上評論,就是介紹一下它的內容。

作者是一位精神醫學教授跟一位科學作家,書裡主要介紹「大腦可塑」這個概念以及這位精神醫學教授所發展出來的四步驟認知療法,這個療法作者用來治療強迫症、行為障礙和憂鬱症。


四步驟認知療法
1.重新命名~對於強迫症的感覺重新命名。讓患者告訴自己,強迫的需求感本身是一種因腦部交通阻塞導致的錯誤訊息,像是自己其實完全不需要一再洗手,而一直想洗手這種衝動本身就是錯誤訊息。此時患者的不安會減少,而因了解而產生控制感。

2.重新歸因~指出患者的腦部正子斷層掃描圖裡,過度活躍的位置,使患者將原因歸之於腦部疾病,而不是自己想這樣。

3.重新聚焦~在發作時,讓患者有意識地將注意力重新聚焦於有建設性的行為上。去做一些和強迫思想無關,但讓患者感到愉悅的事情,並且持續讓注意力轉移,延遲強迫行為至少15分鐘以上。

4.重新評價~讓患者把強迫的思想,當作是大腦的廢棄物,既不重要也沒有價值,不值為隨之起舞。


這種認知療法,簡單說也是佛學中察覺力的應用,覺察自己的思想、行為,不去批判自己,然後平靜地因為了解而改變行為。

其實上述過程根源於「大腦可塑」這個中心思想,所以中文書名也非常扣題。通過持續的專注練習,可以不斷強化大腦的某些作用,而不常使用的部份就會被其它常使用的部份佔據,簡單說,就是人腦每天都在改變。照這種說法,就是練習新的習慣,而讓它取代舊的習慣,像是用新的行為模式來取代舊的強迫行為、憂鬱思路。

這種想法也用來治療中風、手部肌張力不全症。

這本書後面,作者很想告訴大家,從量子物理學來說,物質是心靈或是意念的產物,不過我不了解這個運作過程是怎樣的。嗯~完全沒有認真看- -

我想對腦部運作、動物實驗、心理治療有興趣的人,也許會喜歡這本書。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Angelis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