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想當人,就別想成佛》/吳九箴 

『這個世間,學佛的人有兩種:
一種是逃避者,把責任都丟給佛陀;
一種是覺醒者,先發現自己的偉大和佛性,進而領悟佛陀要我自己救自己的本意。』

這本書的中心思想,大抵不外上面這句話。
作者指出了世俗學佛者的一種敝病:以學佛逃避現實。
所以,這本書就採取了「入世修行」的論點。

有人吃素唸佛,卻不修正自己的行為脾氣;

有人捐錢建廟,卻不照顧自己和身邊的人。 

『人們已經習慣在神佛身上,在佛經之中找安全感,卻忘了或根本沒發現,自己本來就擁有解決困難的力量。』

我想看過佛經的人都知道,佛教其實沒有創世主、沒有唯一的神和偶像,
佛學的中心是自己,每一個人都是佛。

於是八萬四千法門,我覺得其實只有一個:覺察

法要從心中求,從對境中覺察,因此「活在當下」是一種務實的方法。
(修什麼法門除了「師從」以外,最重要的原則就是問問自己,觀照自己的內心。
經文裡那堆「是」與「無」,並不是一種悖論,而是一種辨正的過程。)

我覺得如果說「覺察」是學佛的方法,
那麼金剛經裡說的「應無所住」就是學佛的心態。

於是,「入世修行」也好,
「出世修行」其實也沒什麼不好,
只要能覺察都好。
畢竟法門有八萬四千多種丫~

以佛學通論來說,這本書應該算是非常流暢的作品,作者似乎胸中自有一個世界。
但不知為啥,書裡的例子解說很多我都不喜歡,感覺就像是一頂王冠上,少了最大的那顆寶石…

也許,這只不過是因為作者的法門,正好不是我的鑰匙?

(我還是比較愛奧修寫的金剛經) 

arrow
arrow
    文章標籤
    入世觀 出世觀
    全站熱搜

    Angelis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