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結婚前、結婚後》/任兆璋

這本書雖然是談話書,但我覺得在談話書裡這大概是稍微接近五顆星的作品。

就文筆而言就是一般的談話書,說不上特別好,但作者在談論案例的問題時,總是一針見血,讓我感覺作者在婚姻輔導上有非常多的親身經驗。不過我有點不明白的是:作者是修女,為啥好像有結婚、有小孩?

筆記

『一對男女戀愛,並不一定是對方有特別的地方,而是相互滿足了過去沒有滿足的需要。』

 

溝通

『雙方如果沒吵過架,那還沒有資格結婚!為什麼?
因為我們不知道吵架以後要不要和好、該如何和好。』

『不是全聽你的,也不是全依我的,而是兩個人折衷,有共同的目標,然後逐漸靠近。』

『別人沒辦法改變,那是因為他不清楚你在討厭什麼。』

『我很具體了表達他人某個行為帶給我的感受,這只是我的感受,現在我要去疏導,而不是要求別人改變。』

『吵架也要有建設性,不是針對人,而是講出別人的某些行為帶給我什麼心情』

『如果父母經常為了對錯而吵架,孩子就學會了他們的態度、習慣與人生的目標。』
 

尊重與接納

『首先要能欣賞目前有限的我,然後內在才能夠穩定…
一個穩定的人與他人的關係是平等的,就是你有時候領導我,我有時候領導你,大家平等互惠。』

『人需要尊重,尊重就是接納、信任,而信任就是容許他照著自己的樣子去成長。』

『別人有情緒時要去瞭解、接納,而不是去負他的責任或想辦法讓他沒有情緒。』

 

自覺

『沒有被愛夠或欣賞夠的人,自己要多愛自己、欣賞自己。』

『被愛過的人喜歡和人作伴,不會獨來獨往,會希望配偶陪伴或同行。如果喜歡獨來獨往,就要去瞭解自己』

『在成長的過程中,如果父母告訴我們:你可以有某些地方不夠好,但也有好的地方。
那麼你就瞭解到,人可以有強有弱,看到別人比我好也不會害怕。』

『自覺理虧就會發現自己的弱點和有限。』

 

人的四種基本心態

1.我不對,你對~小孩對父母最早的心態。
2.我不對,你也不對~受傷心態。
3.我對,你不對~缺乏自我反省的心態。
4.我對,你也對~成熟的心態。

我覺得如果「你永遠都是對的」,那麼也許可以想想是不是自己沒有反省過;
反過來說,如果「你永遠都是不對的」,也許可以想想事實是「自己一直在做錯事」,還是「你身邊的人從來沒有成熟過」。

 

體會

『從事輔導工作最重要的是和人在一起,陪伴他看見、體會、經驗到:
現在自己做的是什麼?
我們不是去教,而是讓他去經驗,這非常重要。』

 

Erikson 心理社會發展理論的八個階段

這本書的輔導理論基礎,源自美國社會學家艾瑞克森(Erik H. Erikson)的著作《Childhood and Society》,看來沒有中文版,好在網路上倒是有一大堆分享。

 

0-1(嬰兒期) 信任與不信任~關愛與分化

2-3(幼兒期) 自主行動(自律)與羞怯懷疑(害羞)~學習生理自主

4-6(學齡前兒童期)自動自發(主動)與退縮愧疚(罪惡感)~學習自主選擇

6-11(學齡兒童期)勤奮合作與自卑孤立~學習努力與人際關係建立

12-18(青少年期-青春期)自我統整(認同)與角色混淆~學習自我認同與同理他人

18-30(青年期) 友愛親密與孤癖疏離(親密與孤立)~學習建立親密關係

30-50(成年期) 精力充沛(生產)與停滯頹廢

50-(成熟期) 繼續成長整合

總之,每一期發展成功就會展現前面的特質,而不成功者則會展現後面的特質。

 

另外有一件有趣的事,就是小孩如果一直在「照顧」父母的需求,長大以後就不想被「套牢」,因為被「套牢」以後又要照顧另一個依賴自己的人。
反之,如果小孩太受父母的「溺愛」,就會不想「分化」,無法建立新的家庭。

 

 

《共脩此生》/任兆璋

最近看了《共脩此生》/任兆璋,也很推,全書是任修女的口述,所以很口語,也有很多隨意說的例子。對於夫妻相處有興趣的人,可以看看哦~

arrow
arrow

    Angelis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