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在圖書館架上,隨便拿了這兩本,結果在講一樣的東東丫~

不知為啥,靈學的書都說起了佛教在說的覺察、放下、不執著,總之說穿了就是這句:「不做選擇的觀照發生的一切」。

奧修的書,新版的大概都是編過、再編過的,譯者和用詞雖然不大一樣,但讀來還是有點ni,畢竟已經看過太多本奧修了。

以內容來說,我覺得《情緒》比《起飛》層次高。

不過,對大部人來說,也許《起飛》比較「有用」。 

 

《情緒》/奧修

奧修書裡,有些數據和社會習俗的說法,當然還有一些例子,我是不大認同的。

但純粹的說理,就覺得很精闢,雖然這麼多本書裡,他只是一再地換個說法而己。

『不做選擇的觀照發生的一切』

『自由不是一個理念。自由是你全然接受自己之後的副產品。
它只會在你放鬆的時候發生。』

『所有的心都強調一件事,那就是無念。…你想要得到真知,你的想法必須消失;你想要你的心中有愛,你的多愁善感和你的情緒必須消失。』

『如果欲望消失了,你就不會再來一次。是欲望把你帶進這個身體;欲望是把你和你的身體黏在一起的強力膠。』              

P.S.
『當你停止和別人比較,嫉妒就消失了。那麼,你會清楚的知道你是你,你不是別人,也不必成為別人。還好你沒去跟樹比,否則你一定會非常嫉妒:你為什麼不是綠的?』

 

「努力有三種不同的形式。
一種是和表達有關的努力;你表達憤怒,這是一種努力。

 

第二種努力是,你壓抑它。
當你表達你的情緒的時候,你是將你的能量往外逼向他人,逼向客體。
你把你的能量丟出來,對方是你的箭靶。將能量移向別人;這是你這一方的努力。
當你壓抑時,你會把能量拉回你自己。你努力不流露感情;這是一種努力,但方向不同。
在表達中,它離開你;在壓抑中,它回到你身上。

 

第三種選擇---警覺,被動的警覺---也是一種努力,但是向度不同。
這個能量是往上移動的。
剛開始,它是一種努力。
我說要被動的警覺,剛開始,連被動也必然是一種努力。
慢慢的,唯有當你對它越來越熟悉,它才不再是一種努力。
當它不是努力的時候,它甚至會被更動---它越被動,就越能產生磁性。它會將能量往上提升。

 

剛開始的時候,所有的事情都是一種努力,不要被文字騙了,文字會製造問題。
神秘家一直在談論不努力;他們說不需要費力。
但在剛開始的時候,這麼做也是一種努力。
當我們說「不需要費力」,我們指的是不要勉強自己去努力。
允許它透過覺知發生。
如果你勉強它,你會變得很緊張。你一開始緊張,憤怒的能量就無法向上提升與轉化。
緊張是橫向的;唯有不緊張的頭腦才能夠到達高處,像浮雲一樣在空中飄移。

 

看著浮雲瀟灑自如的飄移---你只要用同樣的方式,將你的觀照帶進來,像一片浮雲一樣。
剛開始,這一定是一種努力,但記住,唯有如此,它才能變成不努力的。
你會強化這個警覺性,並越來越允許它發生。」

 

 

《起飛》啟動你封存的能量,突破心靈向度的19段旅程/麥克.辛格

雖然是略偏靈學的語法,但根本來說,這本談論的是通透的佛教概念--覺知or中道。

藉由時時刻刻察覺,知道自己,不過,同時也要時時刻刻放下,讓能量流過,成為一個觀者、覺知者。像奧修說的:戒除你的頭腦,放下你的問題,這個世界沒有問題。

『生命發生,你在那裡,但不是你讓它發生的。沒有負擔,也沒有壓力。』

以下摘錄我覺得對大部份人來說都有用的主題:

寂寞


想要和人說話,因為發現他們很有趣,而不是因為你寂寞。
想要和人建立關係,因為你真的喜歡他們,而不是因為需要他們喜歡你。
想要愛,因為你真的愛,而不是因為需要避開你內在的問題。

你如何讓自己自由呢?
在最深的意義上,藉由發現自己而讓自己自由。
你不是所受的痛苦,也不是經常性焦慮的部份。
你是察覺這些事的人。…

 

假設你坐在家裡看電視。你愉快地欣賞節目,直到看到男女主角戀愛。突然間你感到寂寞,但身旁沒有人關心你。有趣的是,幾分鐘前你都還很好。這個例子顯示,刺一直在你心裡,只是沒被激發而已,直到有東西碰到它為止。覺得心裡的反應就像被掏空或失落的感覺,很不舒服。忽然感到很虛弱,並開始想到其他幾次被獨自留下的時候,以及曾經傷害你的人。過去積存的能量從心裡釋放並產生思緒。現在,你不是高興地在看電視,而是獨自坐著陷入思緒與情緒的浪潮中。

 

要想解決此事,除了吃東西、打電話給某人,或做其他緩和情緒的事之外,你還能怎麼做呢?

你可以做的是,察覺到是你在察覺。

你可以察覺,你的意識先前在看電視,如今則在看你內心的鬧劇。

看此事的人是你,是主體。你所看的東西是客體。

空虛的感覺是客體,是你所感覺的東西。

但誰感覺它?你的解決之道是,只是察覺誰在察覺。真的就是這麼簡單。比起帶有軸承、輪子與液壓的保護裝置,可說是簡單多了。你需要做的只是,察覺誰在感覺寂寞。察覺的人已經是自由的。如果你想要擺脫這些能量,你就必需讓它們通過你,而非掩藏在裡面。

成為一個探索者。見證它,然後它會消失。

人際關係

『想像一下,如果你利用人際關係去認識他人,而非滿足內在受阻的能量。如果你不嘗試讓人們符合你的好惡成見,會發現人際關係其實並沒有那麼困難。如果你不忙著基於內在受阻的能量去評判與抗拒人們,會發現他們更容易相處---連你也一樣。放下自己,是最容易接近別人的方式。』

這本書,以文筆來說,我覺得非常流暢,作者非常擅長談論生活中發生的小事、細微的想法。 喜愛貼近生活的文筆的人,我想都會喜歡他的說法。

P.S.
『你不是來地球受苦的。你受苦也幫不了任何人。』

arrow
arrow
    文章標籤
    寂寞 佛學 奧修
    全站熱搜

    Angelis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