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糧食危機關鍵報告》/彭明輝


白米炸彈的誕生:世界貿易組織的苛刻條款
一九八六年中國大陸正式向關稅暨貿易總協定提出以「中國」名義恢復其席位的申請。
而台灣也於一九九○年向關稅暨貿易總協定申請入會。
由於各國談判代表利用兩岸競爭入會時機的心理,向兩岸提出嚴苛條件,因此談判歷經十數年,中國大陸在二○○一年底成為世界貿易組織第一四三個會員,而台灣在二○○二年元旦成為第一四四個會員。

台灣被迫以已開發國家的身份入會,因此入會條件極其苛刻。而中國大陸、韓國,乃至於國民所得高於台灣的新加坡卻都以開發中國家的身份入會。
最苛刻的是世界貿易組織違背「持續而逐步開放市場」的原則,完全不給台灣緩衝期。
首先,還沒有成為世界貿易組織會員國,就得先在二○○○年時削減政府對農業補貼總額的二○%,使我國政府補貼農業的總額從台幣一七七億減少為一四二億。
此外,農、畜、漁產品的平均關稅在入會前就先減少三○%,並承諾於二○○七年降至最終關稅一二‧八六%降幅共三六%。另有三十二項農產品提前至二○○○年完成承諾的關稅減讓。
我國關稅與政府補貼的降幅都比照已開發國家,但是他們有六年緩衝期,而開發中國家有十年緩衝期,我國卻幾乎沒有緩衝期。

稻米議題上,台灣所獲得的待遇甚至遠比日本這個已開發國家更為嚴苛。
我國比照日本,承諾每年進口消費量的八%為上限,但是日本有六年緩衝期而台灣沒有。
其次,台灣以進口量的三五%作為民間進口配額,日本則大部份由政府進口,其管制的程度較高,對市場衝擊較小。
此外,台灣進口的稻米禁止外銷、援外及撥作飼料,使進口稻米直接衝擊國內稻米市場;日本則無設限。
最後,台灣進口米的加價上限為每公斤二三‧二六元,從價關稅為二八一%。但日本配額關稅所計算出的從價關稅稅率高達一二五六%,約是台灣的四‧五倍。

在前述這麼苛刻的條件下,台灣卻還再被迫承諾不補貼農業產品出口而歐盟與美國等經濟合作暨發展組織國家不但補助農民高達其農產品總產值的四○.四四%,還可以再大量補貼其出口。
這使台灣農產品不但要面對先天的不利因素,還要面對其他國家不公平的競爭。
這樣的談判結果,說是「任人宰割,予取予求」,應該不為過。

另一方面,中國大陸付出的代價也相當高昂。中國大陸加入世貿組織五年後,農產品進口年增二五%,遠大於出口年均增長率一四%,使中國大陸從農產品淨出口國轉變成淨進口國。。因此,中國大陸對世界貿易組織的農業承諾被批為「賣國條款」。


大夫有權能割地:世界貿易組織之後的自由貿易協定
世界貿易組織在烏拉圭回合談判所要求達成的市場開放幅度已經於二○○一年悉數完成,因此從一九九九年起就開始一系列談判,想要簽訂新一回合的市場開放協定:包括進一步降低關稅與政府補貼等。但是過去十幾年來卻一直無法達成新的市場開放協議,主要原因是開發中國家愈來愈不被尊重,而且也愈不相信已開發國家的誠意。

自由貿易協定對每個國家的強勢產業有利,可以擴大它們的出口市場,因此這些強勢產業會對政府施壓,催促政府積極對外簽訂新的自由貿易協定。
較有名的自由貿易協定像是美洲三+四國的美洲自由貿易區(FTAA),以及二○一○年元旦起生效的東南亞國協十國加中國的「東協加一」。
自由貿易協定是在世界貿易組織同意的架構下由簽約國間協議彼此進一步降低關稅,以便促進貿易。

自由貿易協定跟世界貿易組織的差別在於:
世貿組織的協議牽涉到全球一五三個會員國,而自由貿易協定則局限於一個地理區域內相鄰的兩國或多國,較容易達成協議。
因此當世界貿易組織新一輪談判一再受阻,許多國家便把焦點轉向區域性的自由貿易協定。

以「東協加一」為例,這個自由貿易協定使得東南亞國協的十個國家對中國大陸享有比世界貿易組織會員國更優惠的關稅:九三%(七千多種)的商品免關稅,其他商品絕大多數關稅降為○.一%至○.六%。
也就是說,任何國家一旦跟中國大陸簽訂自由貿易協定,便可把中國大陸市場當作國內市場因而在中國大陸比其他國家更有競爭力。
有鑑於此,日本和韓國經過積極斡旋,終於爭取到二○一二年將「東協加一」擴大為「東協加三」,而成為全球最大的自由貿易區,其國民生產總毛額約佔全球一八.六%。

假如台灣沒有辦法擠進「東協加三」的圈子,未來台灣對中國大陸、日本與東協的貿易可能都會萎縮。
以韓國跟台灣的競爭為例,韓國跟東協簽訂自由貿易協定後,台灣對東協的出口成長率從二○.一%掉到一一.八%,而韓國卻從一六.六%提升為二四%,兩國的競爭力強弱異位。

此外,韓國跟新加坡簽訂自由貿易協定後,台灣對新加坡的出口成長率從二○%降為一三.二%,而韓國卻從二○%升為三○.一%。
由於韓國一直積極跟美國與歐盟等國家商談自由貿易協定,台灣如果沒有積極作為,國外市場有機會-步步被韓國侵蝕。

台灣與中國大陸剛簽訂的兩岸經濟合作架構協議(ECFA:Economic Cooperation Framework Agreement)就是這種背景下的產物:
台灣希望先利用總胞個協議鞏固它在中國大陸市場的競爭力,繼而爭取中國大陸默許,以便跟更多國家簽訂自由貿易協定,強化自己在其他市場的競爭力。

台灣自然資源有限而且國內市場也有限,一向仰賴出口帶動經濟發展。
因此,為了國家發展的總體利益,簽訂自由貿易協定或許是不得不然。簽訂之後,必然有產業得利,有產業受害。
從永續發展的觀點看,最好是讓友善台灣自然生態環境的產業得利,讓高污染、高耗能、高耗水的產業逐漸消失。但是,在兩岸經濟合作架構協議的談判中,得利的卻是高污染、高耗能、高耗水的產業。

再就弱勢產業員工的立場而言,假如可以輔導弱勢產業員工培養新技能以便轉向強勢產業就業,他們的工作待遇與工作競爭力都將改善,也就沒有理由反對自由貿易協定。
問題是,政府未能有效輔導失業員工轉業,使得離開弱勢產業的員工很難再就業,也使得台灣的結構性失業問題愈來愈嚴重,二○○九年時高達五‧六萬人。根據李紀珠的估測,台灣的結構性失業有六二‧五%是二五到四四歲的青壯年,嚴重影響生計。
另一個補救辦法是:對強勢產業課稅,以便拿他們從自由貿易協定的部份獲利來救濟弱勢產業員工。假如政府放棄這類作為,簽訂自由貿易協定將無異於劫貧濟富,愈是擴大國內的貧富差距。

從農業的觀點看,農業是加入世界貿易組織的受害產業,政府應該從受惠產業取得額外稅收,用以扶助農業。
但是,加入世界貿易組織以後,政府在這方面的作為實在少到令人氣餒。

兩岸經濟合作架構協議與亞洲共同市場
二○一○年六月二十九日,兩岸在重慶簽署兩岸經濟合作架構協議(ECFA)再度掀起統獨爭議,以及股民熱烈的詢問投資方向。
對於台灣的農業發展,這個協議的影響也許會逐漸超過世界貿易組織對台灣農業的影響。

兩岸經濟合作架構協議中的所有簽署文件(本文與附件),皆可在官方網站下載。
這個協議可以視為自由貿易協定的特例,表達兩岸在世界貿易組織架構下逐步開放市場、促進自由貿易與投資的意願,其中跟農業最有關係的是〈附件一、貨品貿易協定早期收穫清單及降稅安排〉,它清列各項農業與工業產品的關稅調降幅度。

中國大陸在這份早收清單中同意給予十八項台灣的農漁產品零關稅待遇,但中國大陸農產品進入台灣時卻不要求任何關稅減免。表面上看來,這個協議對台灣農業發展有利。可惜,上述十八項產品大多不是台灣最想銷往大陸的,實質效益不高。

作為兩岸初次交手的兩岸經濟合作架構協議,早期清單列得還算保守,並非全面開放兩岸自由貿易。但是,不管支持或反對的人,著眼的卻是下一步兩岸會如何互動。
國民黨跟民進黨都難以抗拒國內工商大老急欲加入東協加三或亞洲自由貿易區的壓力,而中國大陸也很清楚它的國內市場在政治上代表著多麼大的籌碼。
因此,台灣要持續抗拒兩岸經貿統一的未來,尤其當它在亞洲自由貿易區的架構下進行,恐怕難上加難。而這個未來不遠,也許就在十年之內。

長遠看,很可能無可避免兩岸經貿上的統一:只要石油價格把海運成本推得夠高,台灣就注定只能跟中國大陸貿易,因而在經貿上倚附中國大陸。
要務實的思考未來,應該是在這基礎上謀畫,而不是鴕鳥般地逃避現實。

台灣為了保持現況,多年來在政治、經濟、學術、價值觀上都嚴重倚附美國。
每年付出龐大軍購費,採購美軍淘汰而不符台灣需要的設備,猶如向黑道付保護費。
經濟上,從電鍍到半導體代工,都是輸出血汗而輸入污染;即使是號稱最先進的積體電路設計業,也要每年付出龐大專利授權費給美國,台灣人只能從事最少創意的產品技術整合。
而美國是怎樣看待台灣的?從二○○七年的瘦肉精事件到二○○九年的美國牛事件,許多人對於美國官員蠻橫、霸道的嘴臉印象深刻,更無法忘記台灣政府發言人唯唯諾諾的神態。

台灣跟美國的實質關係到底是什麼?次殖民地?還是外勞?
如果台灣注定難以脫離「以小伺大」的國際處境,是倚附於美國較能保有其自主性?
還是倚附於中國大陸較能保有其自主性?
假如台灣有機會在亞洲自由貿易區的架構下,藉其他亞洲國家與中國的微妙權力平衡來維持其一定程度的自主性,這會不會比非統即獨的選擇更有利於台灣?值得進一步推敲與玩味。

結語
台灣加入世界貿易組織是它向全世界開放的第一步,未來更將面臨進一步開放市場的壓力,台灣的農業政策也必須務實接受市場開放的前提。
但是市場開放並不意味政府不再有任何作為,也不代表台灣農業必然瓦解。只要是不扭曲市場運作機制的政府作為,世界貿易組織都會接受。譬如:老農年金與農業的研發經費等,以及合理的動植物檢驗與檢疫制度。
歐盟國家擅長使用這類補貼來改善其農民所得與農村生活品質,英國甚至能讓人口回流鄉村。

此外,不管是世界貿易組織、兩岸經濟合作架構協議或自由貿易協定,各種貿易協定都只能約束政府作為,而不能干涉民問團體。
假如消費者可以組織起來拒買進口貨,即使關稅門戶洞閉,我們還是可以保護所有值得珍惜的產業與文化。
譬如,日本和韓國的民問團體在保護農業的貢獻並不下於其政府,甚至還有過之。我們幾乎可以說,民間團體與消費者的力量才是保護台灣農業、農村與農民最有力的-道防線。

底下兩章我們將在世界貿易組織的架構下,討論政府和民間團體能如何保護我們珍惜的農村與農業。』

~《糧食危機關鍵報告》/彭明輝 p.229~237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Angelis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3)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