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做你自己:股神巴菲特送給兒子的人生禮物/彼得.巴菲特
Life Is What You Make It/Peter Buffett 

這本書四顆星我是打在切題上。
不得不說,作者如果不是華倫.巴菲特的兒子,我想這本書不見得能出版、也不見得有人看。
但作者並沒有浪費這個強大的背景,至少內容是切題有物的。而作者父母的樸實作風,我想也是子女一生的財富。

作者除了討論選擇人生志向的原則:「做你自己」以外,也談論了金湯匙們的選擇,以及太聰明、太有優勢人們的選擇。

『不看重工作本身而只看重工作的報酬,最大的問題在於報酬永遠都可能被奪走。

任何經歷過經濟不景氣的人都一定很能體會這一點。
假如某個人並未犯錯,但他工作的公司倒閉了,是否能藉此認定他前一天成功、後一天失敗呢?
一位優秀的企業主是否因為國際市場的大環境改變了,就在一夕之間變得一無是處呢?

為什麼人要用一些如此超乎掌控的因素,來決定自己對自己有多尊重呢?

一個合理而能長長久久的工作態度,
還是要著眼於工作本身,而非一些變動無常的報酬,
並著重於我們對這個工作本身的熱情、專注和用心。

這些都是別人無法從我們身上奪走的東西。』

『有時候父母覺得錢可以解決問題,實際上並不能,有時甚至會讓情況更糟。
孩子需要犯錯,才能從中學習;
孩子需要創造屬於自己的成功,才能建立自尊。
想要過實現個人志向的人生,別無他法。』

最後,我還是要吐一下,說真的,一個在19歲拿到九萬美元,然後為了人生志向愉快地在幾年內把它花光的人,要說沒有收到父母的財富真是說不過去。
更何況那是三十年前的事,1980年代九萬美元可以買一堆台北的房子吧?而作者也說了那筆九萬美元不花的話,到出書時是七千多萬美元。

再說,2006年,巴菲特除了捐370億美元以外,也各捐了10億美元給他三個子女的基金會。於是在作者五十歲的年紀,擁有了10億美元的慈善基金。
雖然說是慈善用途,但大家都知道,有錢避稅的方法原本就是用子女持有基金會或信託的方式。
基金會的財富,是由持有人決定用途…

(雖然和幾百億比起來10億美元是小數目...但對任何人來說都是一生夠用的數字了。)

arrow
arrow
    文章標籤
    志向 工作
    全站熱搜

    Angelis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