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更多有關 親密關係 的事情
《親密關係:通往靈魂之橋》/ChristopherMoon

這本是前一陣子看過兩、三遍的書,一開始看的時候收穫滿多,但看到第三遍就又覺得還好,總之是介於三到四星的書。

主要的原因,我想是因為作者並不是這論理論的創始者,所以他還沒有建立完整的體系和方法,但主要的精髓是值得思考的,推給不介意再多讀一本人際書的人。

p37
Jane Nelsen
孩童的兩大主要需求是歸屬感及確認自己的重要性。

[偏差行為]
當小孩的歸屬感及確認自己重要性的需求沒有得到滿足時,會覺得沮喪。
每個孩子感到沮喪的程度不同,但都會導致他們做出某種偏差行為。

*引起注意(看看我!看看我!)
*權力競爭(我不想做,你不能逼我!)
*報復心理(你傷害了我,我也要傷害你。)
*自我放逐(努力有什麼用呢?反正我一點也不重要。)

簡單說,當一個人的歸屬感和重要感沒有得到滿足的時候,以上這些令人痛苦的手段,都是向所愛的人索求的方式。
這裡有兩件事,一個是被索求的人:是被愛和被在乎的一方(也就是坐在被愛的椅子上的人);
一個是索求的行為:要求對方給予。

「你寧願你是對的,還是幸福的? 」
~奇蹟課程

p46
期望就相當於通往地獄之路,
因為期望會把接受和讓人自由等充滿意愛的感覺擋在門外。

[還有更好的解決方法]
我們從小就常聽人說,人際關係就是「給予與獲得」,
但我的理念是「給予與接受」,
我不想從伴侶身上「獲得」什麼東西,
我情願接受伴侶自願給我的東西。 

這本書很有趣:

作者是閱讀知見心理學以後,整理出自己的方式而寫出這本書的,
但是呢,知見心理學的作者又是讀完《奇蹟課程》(A Course in Miracles)後,整理出來的。
所以,這本書是第三手資料…

但如果你把它當成一本人際關係的心理書,那其實也切題,所以它也許可以算是把《奇蹟課程》應用到人際關係的方式。

如果你跟我一樣沒看過《奇蹟課程》,也許你也會覺得這本書不錯~~

arrow
arrow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Angelis 的頭像
    Angelis

    ~多 重 象 限~

    Angelis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4)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