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問對問題找答案/ 尼爾.布朗
(Asking the Right Questions: A Guide to Critical Thinking/ M. Neil Browne)

面對每天所見所聞的一大堆資訊,每個人都有自己的處理方式。這本書裡針對這個問題提出兩種思考風格:海綿與淘金。

海綿的思考方式顧名思義就是如同海綿吸水一樣,不假思索地全盤吸收你所得到的資訊。優點是吸收知識的速度快、而且多,不需絞盡腦汁;缺點是,沒有養成辨別是非真假的能力,無法養成自己的主見和立場,成為盲從的人偶。

後果就像是廣告一說好,就有人忍不住要買;或是新聞一說這東西很恐怖,就有人馬上不敢用;更常見地,像是電視節目因政治立場亂報幾句片面之詞、扭曲事實真象,就有人跟著大罵...

       問題始終是:事實是什麼呢?

淘金式的思考方式就是像淘金者一樣,必須想辦法把金子從礦物中分離出來;面對似是而非的資訊,這個方法就是"問對的問題"---批判性思考。淘金是很累的思考方式,你要懷疑每一句話。懷疑這個想法背後的有誰的目的、它的理由、它的結論...

按照書上的說法,海綿型的人會盡力理解內容,抱著吸收資料的心態,記住作者的推理。很不幸地,我這種懶人是海綿型思考者。幸運地,我是不良的海綿,因為我記住作者的推理方式但不會把它當作我自己的意見,而是一律把它貼上"有此一說"的標籤,知道---但不相信。除非哪天有一個實證證明這個推論,我才打算把這種想法據為己有。但最大的缺點就是,我什麼也不相信...即使書上都寫了,還是給我做過實驗後,我才要相信它。

淘金式的批判性思考面對每一個想法、論述,都有一套主要的步驟:
1.「為什麼」有人要傳遞這樣的訊息,他的「目的」和立場是什麼? (確認資訊背後的目的。)
2.這個論述的「主題」是什麼? (確認議題。)
3.這個論述的「結論」是什麼? (確認結論。)
4.支持結論的「理由」或證據是什麼? (確認理由、理由的正確性還有推論的正確性。)
我覺得不管你對這個想法要問多少個問題,都不外是這四個問題。

這本書寫到一段話,我覺得非常認同:
『面對不同的意見,人們經常表示:「哦,那只是你個人的意見。」
可是我們關心的,不應該是計較那是誰的意見,而是要看是不是好意見。』

我覺得問題不在是誰的意見對或誰的意見贏,而是這個意見是不是符合現實、對問題有幫助的好意見。我很厭煩,只是因為意見不是自己想出來的,又挑不出這個意見的毛病,就說"那是你個人的意見。"(明明就是說不過就完全不想理你的小孩子作風...老是只想辯贏,實在是很奇怪耶~現在不是要解決問題的時候嗎???)你可以說:"因為我的情況是xxx,所以這個意見不符合我的情況。"那至少還感覺理智一點...

淘金式的批判性思考除了主要的四個大問題以外,為了辨別真偽,還有一些技巧性的問題,套用麥肯錫的MECE法則(Mutually Exclusive, Collectively Exhaustive/ 彼此獨立,互無遺漏)可以分為:
矛盾
1.哪些用字是曖昧不明的?
2.哪些假設、前提、理由和證據是和結論矛盾的?
錯誤
3.這些推論的假設是什麼? 它是正確的嗎?
4.推論、結論的敘述是正確的嗎?
5.證據、理由和統計數字的正確性、可信度有多高?
6.推論出來是不是應該是別種的結論?
遺漏
6.有什麼資訊是漏掉的?

關於主題
主題或者議題主要分為兩種:描述性議題和指示性議題。
描述性議題就像"造成心臟病的因素是什麼?",主要探討如何正確地描述真實世界的特定主題。
指示性議題則是"我們應該做什麼來改善失業率?",討論要做些什麼這類尋求指示的問題,背後涉及的是探討所使用的內在標準包括是非對錯、道德觀...。

這本書羅列出非常多用來提示結論、提示主題、提示理由的特殊字詞,當然還有用來混淆視聽的曖昧字詞。總之這本書談到許多解構論述的技術,如果有興趣的人 可以看一下。

P.S.:
1.""
部份摘自書中內容。

2.關於麥肯錫的MECE法則(Mutually Exclusive, Collectively Exhaustive/ 彼此獨立,互無遺漏),有興趣的人可以看看"邏輯思考的技術/ 照屋華子、岡田惠子"。我看過的書就那麼幾本嘛~ccc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Angelis 的頭像
    Angelis

    ~多 重 象 限~

    Angelis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