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糧食危機關鍵報告》/彭明輝

p.259~261『

農業跟工業不一樣,它是最接近大自然的人類活動,且緊密連結這土地所孕育出來的歷史與文化。地狹人稠的台灣與日本有自己的耕作特色,地廣人稀的澳洲有特定的耕作方式,各有不同的成本結構,無法像工業那樣完全脫離自然環境和社會文化去談競爭力。
台灣跟日韓一樣,如果想在保護農業的同時保護歷史、自然景觀與生態,就必須要有跟美、澳不同的農業發展策略,以及在地人文、歷史與自然條件的農村發展策略。

再造福爾摩沙:有機農業與生態復育
不同的國家,要有符合其歷史、地理、文化與經濟特色的農業。有機農業就是歐盟慎思下的農業發展策略,也是值得台灣認真借鏡之處。
在歐體,有機農業政策既是農業政策,也是環保政策。以有機農業為例,歐盟委託的研究報告指出:有機農業既可避兔食品中殘留農藥,又可間接避免化肥和農藥污染水源與環境,甚至能協助復育生態體系。
沒有健康的農業,就沒有健康而能普及的食品,國人的健康也岌岌可危。而且,推動有機農業會減少政府的醫療支出、公共用水處理成本,以及水源整治與生態復育等費用,所節省的經費比政府對有機農業的補貼還多,支持有機農業是很划算的選擇。
有機農業不適合美、澳的工業化生產,其屬技術與人力密集的精緻農業,適合台灣的農業特性,且也有助於生態與環境的永續。當進口農產品以價格優勢叩關台灣,只有像有機農產品或無毒農業這樣高品質的農業才有機會跟進口農產品形成市場區隔,而在加入世界貿易組織之後持續存在。台灣的財團紛紛跨足有機農業的生產,想必是有鑑於此相對優勢。
有機農業的經濟價值不止於此。如果一整個灌概水系的農業區都採有機耕作,它在經濟上的價值將超乎農業。一個全而有機化的農業地區。將會帶來全面性的生態復育。試想著在完全有機的地區休閒、旅遊,身邊是豐富生態和溫暖陽光,隨手採摘最新鮮的食材,放心生食。…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Angelis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