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雖然這本算是描寫變態殺人魔的小說,但我還是為這位大師極其美麗的文筆而折服。

        故事裡的尚-巴蒂斯特‧葛奴乙在我的眼光看來算是一種可憐的代表。從一出生被母親惡意地拋在殺魚檯下等死,然後一路被被無情的賈亞爾太太養大,當教會不再付他的保姆費後,他馬上被賣給葛利馬先生當奴工,接著成為香水商包迪尼的搖錢樹。

        在葛奴乙感知世界裡除了極其絢麗多彩的嗅覺以外什麼都沒有。他不在乎吃什麼、喝什麼看到什麼、聽到什麼,除了好聞的味道以外他沒有其它的渴望。他以最靈敏的嗅覺取代他對外界的感知,用味道辦別人、動物、植物、地上的油漬、要下雨的味道、他人的位置和方位、別人的動作、人與人之間的關系...葛奴乙幾乎就成了嗅覺世界的獵人。

       當他成為香水商包迪尼的搖錢樹後,他學會如何創造味道、控制味道,慢慢地他發現味道對人的影響,然後他經由味道掌控別人對他的觀感。於是他成為嗅覺世界的主宰。

       像他這樣的人,除了追求感觀上的極致以外,我不知道還能追求什麼?於是一瓶世界上最好聞的香水就是他的夢想了。而他竟然也學會了從人身上奪取味道的方法,那麼殺人而獲取他想要的香味也不過是理所當然的方式。

      徐四金塑造葛奴乙時,幾乎沒有描述過他對別人的感情,除了想要永遠擁有世上最好聞的香味以外,葛奴乙幾乎對任何人都沒有感情---他只對味道有感情。於是當他可以經由香水獲得世界上幾乎任何一個人的愛的時候,他也感覺不到快樂。

      我覺得這本書是一本嗅覺上的饗宴,如果有興趣的人可以看一看。


P.S.:
     最近再看過"最後14堂星期二的課"以後, 突然想到也許作者是想藉由一個毫無情感的人生,來表達對人沒有感情這件事的可悲。

     葛奴乙在人群中長大,但因為他天生沒有"體味",於是人們自然地視他為非同類,沒有人關愛他,也不曾成為一個受人喜愛的人。他七年在山上遠離人群的孤寂裡,並沒有找到快樂。而在製造出像一般人的「體味」後,他也體驗到被人群所接受的愉悅。最後因為噴上為人所愛的香水而讓人們為他瘋狂後,他卻發現被愛的空虛。我想這是因為被愛的同時,人也需要愛人。如同"最後14堂星期二的課"說的:

『不相愛,即如死滅。』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Angelis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