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是很久以前寫的讀書心得。

像這樣的書,老實說是超出我閱讀的習慣領域的書。並沒有深入的了解,所以以下只能說是個人的淺見。

但因為覺得它是一本值得推薦的書,所以還是寫了一些讀書筆記,希望有興趣的人可以看一看。

Parent effectiveness training

 "父母效能訓練"這本書是湯瑪斯.高登1965年在美國出版的書。在聽過很多次這個訓練的大名後,終於有機會買到這本書。

父母效能訓練這本書裡我覺得只有兩個主題:接受與處理衝突。

一、接受:

 "如果一個人能發自內心地接受他人,他就擁有幫助他人的能力。因為他的接受無論是在促使他人成長、學習解決問題、變得更有創造力、或發揮潛能至極致等,都一再地扮演了不可或缺的角色。"

 "一旦父母懂得在言談中即流露出接受孩子的態度,他們就擁有能製造驚人效果的利器。他們能使孩子欣賞自己、肯定自己;能幫助孩子成長、發揮潛能;使孩子變 成獨 立、自主的人;他們能協助孩子自己解決生命中不可避免的難題;他們還能不時給孩鼓勵、支持,並幫助孩子走過成長歷程中的失意與痛楚。"

接受一個人時包括接受他的行為。這本書裡有一些父母面對孩子的態度建議:

1)父母可以前後矛盾:因為父母對孩子同樣的行為在不同的情況、時間下自然會有不一致的看法。

2)父母不必組「聯合陣線」"父母兩人聯手對抗孩子,不僅不恰當,還會使父母更加地不真實。"畢竟父母對同一件事情像是孩子房間的整潔、交友種種事情接受度不可能完全相同。

3)父母接受孩子必須有所表示:用語言和肢體語言表達接受。

   (1) 肢體語言:

       A.不干涉:父母不干涉孩子即傳達了接受。

       B.默默傾聽:默默傾聽能讓對方覺得真正地被接受了。

   (2) 語言:主動傾聽  

    這裡說的主動傾聽其實就是同理心。同理心的作法是聽完別人的話以 後,正確地說出對方話中傳達出來的感受。這種方式不表露個人的想法、拒絕、感受,而是專心在正確理解對方的感受。

    書裡同時提出了人們對別人的話所產生的「典型的12種」反應:

    1.命令/ 恐嚇(警告)/ 責備/ 嘲笑(羞辱)

    2.教誨/ 建議/ 曉以大義/ 贊同/ 安慰

    3.分析/ 提出問題/ 說笑解憂

4)發揮「我~」的訊息之效用

當父母面對孩子不可接受的行為時,父母必須正確傳達自己正面和積極的感受而不是傳達對孩子行為的解決方法、發洩父母對孩子行為的怒氣。像是:「我好高興你安全回來了,我好擔心你會不會出了什麼意外。」而不是:「你為什麼不遵守門禁時間我很氣你不準時回來。」

5)誠實:父母要誠實傳達自己的感受和想法。

二、處理衝突:「沒有輸家」的解決方法

「沒有輸家」的解決方法,是指雙方同時提出自己的需求和感受,再由雙方提出可以同時滿足雙方需求的解決方法。

方法:

步驟一、認清並界定衝突。

步驟二、尋找各種解決方法。

步驟三、評估這些解決方法。

步驟四、決定解決方法。

步驟五、實行解決方法。

步驟六、追蹤實行的效果。

P.S.:
1.""部份摘自書中內容。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Angelis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